


1955年张其本首创根治早期宫颈癌手术;1958年孙学成创新横位难产处理方法,将常用的断头钩改为线锯断头,很快在全国推广使用;1962年张其本再创治疗晚期宫颈癌新法,填补了我国空白,同年出版我国有关宫颈癌手术第一部专著;1964年孙学成在省内最早开展“中期妊娠子宫峡部切开取胎常规腹膜外1-s”等手术……
上世纪60年代后,妇产科已初具规模,能处理绝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可以开展剖宫产术、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和卵巢肿瘤切除术等较复杂的手术。1963年,安徽医学院《关于妇产科调查研究情况报告》中曾记述“妇产科现有床位53张,经常满额,床位周转较快,门诊平均每天100人次……有6人经常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
这一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是轰动当时的“四胞胎”故事。
1961年农历三月二十七,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里一片喜气,热闹非凡。这一天,阜阳农妇谭学英在这里产下了三男一女“四胞胎”。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属于安徽省首例,甚至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为了万无一失,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谭学英是乘飞机被送往安医附院分娩。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四胞胎”出生后情况尚可,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回到了阜阳,没过几天谭学英却因感染高烧到40摄氏度,情况比较严重。受省委领导的指派,时任妇产科主任李其学、大内科副主任汪国良等人来到阜阳参与救治。经过两天的检查和治疗,谭学英的体温和血压开始下降。在李其学等医护人员的持续诊治和复查下,谭学英的病情不断好转直至稳定。“四胞胎”母子相继平安,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全国各地甚至其他国家来电来信祝贺道喜。


在加强自身学科建设的同时,安徽医学院妇产科还积极助力安徽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今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就是由张其本等人参与创建的。
据档案记载,1954年张其本被任命为组建不久的合肥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他到任后,把医院的基础建设和人才建设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一滴往前推进。白天上门诊,他全情投入工作,常常忘记吃饭休息。医院的大小事务十分繁杂,他经常忙到夜里才有时间看材料处理政务,每天都睡得很晚。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临睡前去医院巡视一番。1977年,时任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在科学大会报告中,专门提到安徽医学院及张其本在科研和医疗卫生方面所作的贡献。
在张其本等人的努力下,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一直发展壮大,并始终与安徽医学院保持着紧密联系,1981年安徽医学院《关于在合肥市妇产科医院建立妇产科教研组的通知》中曾记载(当时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更名为合肥市妇产科医院),“……为了加强教学协作关系,决定在你院成立妇产科教研组,请你院张其本院长兼任主任,杨春仙同志兼任副主任,我院虞积恂同志任副主任……同意由我院聘请你院张其本同志任我院妇产科学兼职教授。”
1981年安徽医学院《关于在合肥市妇产科医院建立妇产科教研组的通知》。
安徽医学院妇产科专业不仅在省内首屈一指,还逐渐走上国内国际的科研学术舞台。1965年的第一届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上,张其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接见,并受邀参加周总理的茶话会;1981年5月,孙学成受邀参加全国消灭尿瘘和子宫脱垂会议,论文被选上大会发言,并当选为会议领导小组成员;1991年张其本作为我国五位代表之一,出席在东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围产医学会议……
医疗技术方面,妇产科也在创造着安徽医学界的诸多“第一”。1984年,在省内最早开展腹腔镜及宫腔镜的微创手术;2000年10月,培育出我省第一例试管婴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安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已发展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安徽省卫生厅(首批)临床重点学科,附属医院拥有妇科、产科、产前诊断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和人类精子库等多个科室门类。在创造和守护生命的起点,以更高水平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