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高校迁到合肥后,做了一个决定(第66期)

发布时间:2024-06-11作者:张芳 程堂义设置

       何为“劳卫制”?为什么要推行呢?

       上世纪50年代初,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非常重视国民体质健康,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在学校、机关等单位推广一套体育锻炼制度——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195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及项目标准、测验规则等相关制度,以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成为健康、勇敢、乐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是新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各地由此掀起推行“劳卫制”锻炼的热潮。

       安徽医学院是我省较早推行“劳卫制”的学校之一,这从学校一份关于《申请批准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报告就能看出。报告中写道,“……根据本院一年来推行‘劳卫制’预备级的情况来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份报告起草于1955年12月,这样算来,安徽医学院早在1954年底就推行“劳卫制”预备级了。报告中还指出推行“劳卫制”锻炼的意义,“通过‘劳卫制’的锻炼,培养学生坚毅、勇敢、机敏、乐观和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品质,将来成为国家合格的医务人才。”

《申请批准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报告(部分)

       “劳卫制”的测验项目很多,包括田径、体操、举重等,这些项目贯穿着速度、力量、耐力及技巧,是对人们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那么经过“劳卫制”锻炼,安徽医学院师生身体素质怎样呢?通过上述报告可以看出,当时在校学生657人,参加“劳卫制”预备级锻炼的有536人,参加人数达到80%以上,其中达到“优秀”的占23%,达到“良好和及格”的占29.6%。正是有了这样好的基础,学校准备正式推行“劳卫制”。在这份申请报告中,还详细列出了推行“劳卫制”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计划。
       其实,“劳卫制”锻炼的经历,当年不少学生都有着深刻的记忆。据安徽医科大学不少老校友回忆,当时他们都学习认真且热爱体育,每个学生都有一两项自己钟爱的体育项目。只要你一进入校园,总能看到操场上一派生龙活虎的运动景象。学校的体育设施虽然较为简陋,但基本能满足锻炼需要。“劳卫制”的检测项目一般在课程结束后要进行测试,为了测试达标,不少同学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锻炼,提高频次反复练习。通过测试者,都会获得相对应的“劳卫制”等级证书。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除残疾病弱者外,都应达到‘劳卫制’一级、二级,国家运动员和射击手的四红标准,并参加卫生民兵师的军事锻炼。”正如《安徽医学院1958——1962年工作规划纲要》中所说,在“劳卫制”的带动下,大批学生体育锻炼热情高涨,进而积极参加学校和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运动会。1964届校友石祚民就曾回忆说,他不仅荣获过校运会男子100米短跑和110米栏的冠军,还代表学校参加过省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子400米接力赛的团体亚军和射击比赛的好成绩。1952年就进入安徽医学院检验科工作的陈宝华老人,在文章中也回忆到曾连续几年代表学校参加省、市运动会,共获得四块奖牌。

       除了推行“劳卫制”加强体育锻炼外,在上世纪50年代,安徽医学院还特别注重课堂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各种生产劳动活动。
       “我们按‘一三八制’安排劳动,即一个月假期、三个月劳动、八个月学习;在劳动时间的支配上,我们采取分批轮流集中使用和必要的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劳动的种类有工业、农业和专业三种;劳动的场所一部分在自办工厂、医院,一部分在校外工厂、工地和基层卫生单位。”1959年的《安徽医学院关于组织师生参加劳动和卫生运动的经验》中写道。另据相关档案记载,安徽医学院将劳动列为正式课程,为了解决学生的劳动场所等问题,学校新建和扩建了玻璃仪器厂、硫酸厂和中药种植场等。劳动的成果也颇为可观,到1958年底,师生已生产硫酸5000斤、蔬菜4万余斤,制药66种,开垦了20亩土地种植了近40种中药材;同时,还开展了修建校园、到校外和工人农民一起生产等劳动,全校2000多人共约参加劳动15.8万多天次。

《安徽医学院关于组织师生参加劳动和卫生运动的经验》(部分)

       作为医学院的师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更富有特色。安徽医学院通过组织师生下乡、下厂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把劳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紧密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仅1957年,学校就先后组织近800名师生到安庆、蚌埠、阜阳、芜湖、淮南等地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共治疗和检查群众约10万人次,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千余人。师生们在农村、工厂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时,不怕爬山越岭、任劳任怨,有时甚至要在极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手术,为病人解除痛苦。
       课堂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效果和作用非常明显。“师生们感到参加劳动锻炼的好处很多,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得到了很大改造……经过劳动锻炼以后,从劳动中真正体会到了工农群众从事生产的艰苦和伟大意义,体会到了一粥一饭确实来之不易……其次,在经济上也有着收获,去年师生劳动总产值约45万元,为国家增加了财富、节约了开支。”《安徽医学院1958年工作总结及1959年工作打算》中这样指出。

       而师生在下乡、下厂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劳动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问题,也收集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学习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例如流行病学教研组在农村参加劳动搞消灭钩虫病试点时,发现群众消灭钩虫的办法很多,他们在这些基础上找到了用火烧堆肥消灭钩虫卵的有效办法……类似这样的例子档案中记载了不少。

       不管是“劳卫制”体育锻炼,还是开展生产劳动活动,无论从当时和现在来看,都是对课堂教育非常有益的补充,有着积极的意义。

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徽医学院师生送医下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通过“劳卫制”的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不少人都获得了健康的体魄。正如安徽医学院不少老校友所说,当时他们的学习条件和物质基础远低于现在,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绝不比今天的同龄人差。学习上热火朝天,体育锻炼蔚然成风。他们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带着好身体、好成绩去报效祖国。
       从1954年5月颁布相关条例,到1964年我国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劳卫制”虽然只走过了短短十年,但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体育锻炼制度,“劳卫制”所倡导的体育锻炼精神没有消失,而是不断被我们学习和倡导。在安徽医科大学老校友中,还有人珍藏着当年参加“劳卫制”锻炼所获得的奖章和证书。
       学习的同时开展劳动活动,在安徽医科大学也一直没有间断,已成为学校的一项优良传统。而且,劳动主题教育活动现已是学校一项常态化工作。
       据了解,安徽医科大学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劳动教育必修课课程设置,建设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健全劳动教育督导体系,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力机制,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以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最大优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