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好好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上世纪50年代,合肥第一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安徽医学院迁建合肥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学校为督促学生学习又出台了哪些保障措施呢?
“那时候虽然生活艰苦,但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也非常刻苦。记得不少同学在解剖课后还抱着骨骼标本回到宿舍,在床上一边摸着一边背。”1956年考入安徽医学院的王丹青校友,在回忆学生生活时这样说道。诚如王老所说,安徽医科大学迁建合肥后,一方面,学生们都十分珍惜这一机会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为了督促学生们认真学习,学校也出台了多项措施。
“一学期内缺课(请假或旷课)占全学期上课总时数三分之一以上者,全部课程不得参加期考,应予留级。个别科目缺课达其总时数三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该科目期考,该科目成绩以不及格论,参加补考。”“考试时舞弊,该科目该次考试成绩以零分计算,并给予处分。”在1953年7月制订的《安徽医学院暂行学则》中,关于“试验及成绩”的细则规定就有十条。《暂行学则》中还对“缺课及请假”“休学”“退学”等有关学习事项做了具体规定,例如规定退学学生不得复学,要等到至少三年后经过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审查合格后才能再报考等等。对于这些,从安徽医科大学1954届校友陆克祜的回忆中也得到了印证。他记得当时不仅课堂学习抓得紧,而且学校对实验课的要求也很严格,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终考试;而考试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药理学抽签答题;解剖学拿着实物标本考试;诊断学将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之和的均数作为个人成绩……“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除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领导。这就是说,学习成绩好坏的根本关键在于他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作风是否正确,他是否努力独立钻研。”《安徽医学院一九五四—一九五五学年度工作计划》等档案中,记载着当时学校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规定:保证每天学习8小时,睡眠8小时,课外活动1小时,另外吃饭和休息7小时;社团和党的活动一律在星期六的下午;课外活动定为“一二二一”制,即一次爱国卫生活动、两次文娱活动、两次体育活动、一次党团活动;还规定了,“定时作息,特别需要巩固集体晨操和集体自修”。
安徽医学院迁建合肥初期,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课程是由上海、北京等地的教授过来兼职教学。考虑到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当时不少老师不得不采取集中一段时间上完一门课程的方式,因此每周总学时高达48学时,学习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有些课程没有现成的中文教材,老师会指定一些英文影印医学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参考书,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学生们飞快地记录,个个练就一身速记本领。当时光一天的讲义加起来就约有35页,看不完的讲义,大部分学生都留在星期天继续集中阅读。一些老校友曾说,当时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星期天,因为那天没有课,可以整天待在图书馆整理、消化这一周来所学习的知识。总之,学生们不愿浪费一点时间,所有人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机会。学生努力学习,老师上课也非常认真,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课后还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当然,他们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经常有老师突击测验和检查,甚至在上课结束后马上测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余生活也非常丰富。1964届校友石祚民印象最深的就是举办运动会。“因为在高中时参加过射击集训队,我到安医后,在马凤阁老师的指导下,带队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射击比赛,获得了好成绩。”石老还赢得了校男子100米短跑和110米栏的冠军;在省大学生运动会男子400米接力赛中,石老所在的安医队获得亚军。王丹青校友也回忆道,当时她担任系文艺部长,经常组织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除此之外,当时的学生还要参加一些施工建设活动。校友石祚民就参加过1958年开始的淠史杭建设工程。“男生都要去挖河一个月。大家每天要把淤泥从河底抬到落差很高的岸上,来回100多米,每天往返几十趟,体力消耗很大。夏天特别热,又没办法洗澡,只能从井里舀水浇一浇身子。睡觉是在河边农户的房子里,二三十个平方米的房子里睡20多个人,睡觉翻身都会互相影响。”不过在石老看来,学生时代的这些劳动对自己来说,是很好的锻炼,以后再面对各种艰苦环境都能够适应。学生参与的这些建设活动中,也包括参加学校的建设施工工作,特别是不少学生参与建设了1958年落成的校图书馆,为学校的基础设施完善立下汗马功劳。
据档案记载,这座建筑面积达5804平方米的老图书馆,是按照当时苏联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模式建造的,数百名学生利用教学计划中的三个月劳动时间,积极参与了挖土、打地基等工作,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建成后的图书馆主楼四层,二、三、四层各设两个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大型阅览室,主楼北面正中有一幢用作书库的六层副楼,与主楼形成苏式建筑特有的“T”形。作为合肥第一所高校中的图书馆,它的建成在当时不仅是合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安徽省图书馆建筑里的佼佼者。
今天的老图书馆
随后的一年又一年,老图书馆陪伴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以及许多辛勤园丁和默默奉献的科研者,为安徽乃至全国的医学教育作出了贡献。那独特的苏联建筑、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赖少其为图书馆题名的匾额、每层的阅览室、借阅室和书库……点点滴滴,承载了一届又一届安医学子的青春。2018年,合肥市政府认定该楼为合肥市首批历史建筑。
在进行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进行,学生活动区、校医院、幼儿园、附属小学、中学等相继落成,标志着安徽医学院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