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以下简称“红会救护总队”)以及卫训所成员的后人汇聚“黔南首关”——贵阳图云关,走进红会救护总队抗战纪念馆,追忆抗战岁月,缅怀先辈,致敬那场不妥协的抗争。
经国家批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历时数年,于2023年初建成,坐落于贵阳图云关森林公园内,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校前身东南医学院教职医护人员汤蠡舟、洪抡元、江晦鸣、袁松人、周新初、王宝珊、陈鸿泽、李智珊、张怀瑾、秦之芳等人的后人10余人参观纪念馆并参加座谈。汤蠡舟之子汤章城代表中国红会救护总队后裔发言。贵州省、贵阳市红十字会,贵阳市政协领导、专家学者、爱心人士、志愿者、后人代表等百余人参加座谈。
早在今年5月初,汤蠡舟长子,92岁高龄的汤卫城就带领汤、洪两家,来自3个国家、6个城市、3代15位亲人前往图云关。随后,江晦鸣之子,双目失明的江山立带领3代10位亲人也到达过图云关。图云关已经成为红会救护总队成员后人心中的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协会医学院等多家院校已在此建立教育基地。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委员会所属救护队1937年12月成立于汉口,随着战事的蔓延,救护队一路西迁,1939年3月迁至贵阳图云关,并正式定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此后六年多,图云关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民间医疗救护中心,先后有8000多名各类医护人员,包括40余名外籍志愿医师,参加红会救护总队,遍布各大战区,救治了2000多万兵民,有40多名中外队员殉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这其中,以汤蠡舟、江晦鸣、袁松人、史敏言、洪抡元、朱毓雯等为代表的一批东南医学院教职医护员工在战斗一线赴汤蹈火,救助兵民,在红会救护总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汤蠡舟早在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爆发后,就担任红十字会第七救护队队长一职,并在苏州设立第七队后方伤兵医院,可收容二千余人。1937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上海救护委员会第十一救护医院成立,汤蠡舟任院长,东南医学院的一批教师和医生担任特约或驻院医师,都是免费尽义务。随着战事失利,汤蠡舟奉命带着医院人员和设备,一路西迁,在武汉统一编入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委员会的救护队,他先后任救护总队中队长、大队长、副总队长、总队长等职。许许多多东南教职医护员工,也随着汤蠡舟加入了红会救护总队,投入到艰苦的战地救护中。前面所列出来自“东南”的人名只是一小部分,远不止此。在不同时期,东南人在救护总队中担任着各级队长、直至总队长,以及秘书室主任、视察等等重要职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贵阳图云关救护总队部前,救护总队部分成员抗战胜利大合影。(第一排中为汤蠡舟)
参加活动的部分“东南”后人在图云关抗战胜利大合影标志处合影。
今天,红会救护总队东南医学院后人站在图云关祭拜、缅怀、学习他们的先辈,回顾中华民族艰难抗战、争取国家和民族统一的厚重历史。这场战役虽然已经过去84年,但“烽火仁心 奉献永续”的精神,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铭刻在安医人的血脉中。从东南医学院到安徽医科大学,“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薪火相传,必将在新征程中展现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