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合肥这所大学发生了一件大事(第46期)

发布时间:2023-05-30作者:张芳 程堂义设置

图片
“不恋黄歇浦,却喜荆山麓”,1949年12月底,安徽医科大学前身——东南医学院从上海内迁到安徽怀远,不仅开启了有计划的健康发展之路,同时掀开了安徽高等医学教育的序幕。而1951年由“私立”到“公立”的改制,更是学院一次华丽的“转身”。




建章立制走上“新征程”


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后,虽然没有了大上海的繁华,但办学目标更明确了,那就是为安徽培养医学专门人员(大学六年制及专科四年制)并协助政府训练医务卫生人员;组织机构协助政府培养师资及提高医学水平;协助政府推行公共卫生;筹设制造机构,制造疫苗血清及其他医药用品等。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东南医学院从建章立制开始,走上“新征程”。

图片
△《东南医学院暂行章程(草案)》(部分)

据档案记载,当时的东南医学院重新制订实施了新的《东南医学院暂行章程(草案)》,从总则、学制、行政组织、社团、附则等多个方面,对学院机构设置、组织系统和机构职责等做了详细规定,我们看到《暂行章程》有28条之多,例如规定,“本学院设院务委员会,以民主集中制之原则,以院长、副院长、主任秘书、教务长、总务长、附属医院院长、图书馆主任、护士学校校长、教授代表、工会代表、学生会代表组成,为本学院最高决策机构。”

《暂行章程》中在学科设置上,将原称为“教室”的基本教学组织改称为学科,当时共设有13个学科,其中基础学科7个,分别是生物学科、生物化学科、解剖学科、生理学科、药理学科、病理学科和细菌免疫学科;临床学科6个,分别是公共卫生学科、内科学科、外科学科、妇产学科、五官学科和放射学科;以上学科依其需要分设为教学组,计有语言、检诊、物理、组织胚胎和体育等5个教学组。1950年上学期,学院还分别成立了物理、生化学(含普化)、解剖学(含组织)、细菌学、实验诊断学、物理诊断学和病理学等7个教学小组。

《暂行章程》中规定东南医学院修学年限仍沿用六年制,“五年期满后实习一年”。但根据1950年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和华东高教会议相关精神,学院从1950年度下学期开始逐步将学制改为五年制。1950年9月,学院就招收第一届五年制学生137人。这一点从档案《东南医学院课改实施初步计划草案(1950年度下学期)》也能看出,“五年级即将毕业,课改的关系较少,但为补救以往临床见习不足的缺点,尽可能争取5月20日教完功课,5月底考完,6月这一个月集体进行专科选习。增强临床见习机会,打好实习医员的基础。”

图片
△东南医学院迁校纪念章

除了《东南医学院暂行章程(草案)》外,当时的东南医学院还制定了多个规章制度,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其中包括《院务委员会暂行组织规则草案》《人事评选委员会暂行组织规则》《财经管理委员会暂行组织规则》《东南医学院及其教学医院工作人员请假暂行规则草案》及《东南医学院及其教学医院职工学生诊病优待办法》等等。同时,东南医学院每年都编制教学计划,按期举行学期考试。




载入史册的中职教育发展


通过《东南医学院暂行章程(草案)》我们还看到,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后,不仅设有本部、附属医院等,还附设有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中级医士学校等教学机构。这在东南医学院的发展史上也是值得记载的。

图片
△1950年10月,汤蠡舟(前排右八)参加东南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开学典礼

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后,得到皖北行署的大力支持,对医学教育事业富有开创精神的张锡祺、汤蠡舟等学院领导,看到安徽城乡缺医少药的现实和急需医护人员的需要,认为要尽快凭借和利用东南医学院的医教实力,扩大医教业务,抓住机遇培养医护人才,特别要首先考虑尽快培养中级医护人员等职业教育人才。于是在1950年7月,东南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成立,汤蠡舟兼任校长,依靠学院和医院的师资力量办学。通过招生考试,护士学校录取学生30人,学制二年,10月正式开学,教室设在民康医院主楼内。第二年又招收二年制护士班30人。两届毕业生大多数留在本院,以补充医院护士缺编名额。

其实,这并不是东南医学院第一次培养中职教育人才。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东南医学院就曾开启中国药学职教之先,在上海开办了全国第一所药学职业学校。

据史料记载,1918年,由黄炎培主持下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中职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在1937年全面抗战之前,当时的上海陆续开办了一批以私立为主的职业学校,而在抗战中催生的东南医学院高级职业学校药剂科也从此开始了自身的第一段征程。1936年,由校长郭琦元等人发起,决定创办一所东南医学院自己的职业学校,原计划设置药剂、应用化学等五科,后因抗战全面爆发,东南医学院迁至萨坡赛路后校舍使用特别紧张,东南医学院附设职校就先设了药剂一科。1946年,东南医学院附设职校改为了东南高级药科学校,由于受战争等因素影响,到1948年底时,东南高级药科学校也只培养出191名中职毕业生。

1951年后,随着东南医学院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也得以大踏步前进。据档案记载,1951年3月,东南医学院附设中级医士学校开办,由张锡祺院长兼任医士学校校长,办学经费由附属医院拨给。首届入学学生67人,学制三年,其中课堂教学二年,实习约一年时间。1952年5月,东南医学院及其附设护士学校、医士学校均迁至合肥,护士学校与医士学校合并为东南医学院卫生学校。
         



创造历史的“改制”


我们知道,从1926年创办到内迁之前,东南医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缴纳的学杂费;一旦入不敷出时,就由院长私人筹集,或由学院董事会补助。内迁怀远后,东南医学院虽然保持着私立医学院的形态,院长仍由爱国进步人士、著名眼科专家张锡祺教授担任,李祖蔚任副院长,但行政隶属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改由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教育部及皖北行署领导。特别是从1950年开始,学院全部事业建设经费和日常经费都改由政府供给。1950年11月,上级委派陈韧为学院政治协理员,俞洽成为政治主任教员。

在这种情况下,1950年12月3日,东南医学院董事会召开第9次会议,全体院董自动自愿将学院献给国家和人民,并提请改为公立;同时宣布将学院董事会撤销,积极迎接公立。1951年2月,为加强对学院的党、政领导,皖北区党委委派李广涛以军代表的身份来到东南医学院,并担任第二副院长。同年1月和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华东军政委员会先后批复,同意东南医学院取消董事会、成立院务委员会及更改学院名称的请求,学院由私立改为公立,委托皖北行署正式接管。1951年10月,“私立东南医学院”更名为“东南医学院”,至此,东南医学院正式成为国有公立的高等学校。


图片
△东南医学院向当时的华东教育部等单位呈报学院改为公立并颁发印信的相关报告

东南医学院由“私立”到“公立”的改制,可以说是一次创造历史的嬗变,更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学院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财政状况及内外部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发展的步伐更加快了。

图片
△李广涛与东南医学院部分共产党员合影(从左至右为:黄叔仁、吴娴、陈韧、聂震芳、俞洽成、傅子云、欧克仁、李广涛)

据档案记载,东南医学院内迁时,在院的共产党员不多。内迁后不久,皖北行署派遣李广涛、陈韧等来院负责建立党、团和工会组织,学院的党、团和工会工作逐步开展,党、团员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工会工作也发展迅速,1951年1月7日,“中国教育工会东南医学院教育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批准首批工会会员112人。

“不恋黄歇浦,却喜荆山麓”,内迁到怀远的东南医学院,特别是经历了由“私立”到“公立”的改制后,在荆山南麓为安徽高等医学教育谱写着新的篇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