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高校搬到安徽,背后有故事!(第44期)
发布时间:2023-04-27作者:张幸媛 程堂义设置
新中国成立前后,安徽医科大学前身——东南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迁往内陆城市。作为上海第一家确定内迁的高校,东南医学院的内迁工作引起了多方关注。各大报纸纷纷以“学校内迁的先驱”等醒目标题连续报道此事。 说到东南医学院的内迁,还要从上海解放后的形势说起。 当时的高等学校多集中于沿海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状况更是如此。上海仅医学院校就有六所,而不少内陆省份医学教育还是一片空白。这种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既不能实现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建设新中国的需要。为此,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了“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等六大号召,号召上海各高等院校内迁,支援内地建设和发展,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面对这一号召,一直秉承“以医报国”的东南医学院积极行动。据档案记载,早在1949年暑假期间,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汤蠡舟就与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崔义田进行会晤,他们都认为东南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面向广大农村去发展是一条新的康庄大道。东南医学院校务委员会于1949年8月3日召开会议,率先响应号召,一致通过了内迁决议案。 那么,学校内迁到哪里比较合适呢?据档案记载,经东南医学院与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分析、研究,一致认为东南医学院内迁往安徽最符合现实的需要。因为当时的安徽尚未建省。境内以长江为界,于1949年4、5月间,分别成立了皖北区和皖南区党委、人民行政公署和军区。两个行政区内均没有医学教育机构。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匮乏,人才稀缺,医疗卫生状况亟待改善。内迁省份确定后,东南医学院随即组织内迁考察团前往安徽,开展调查、寻觅和勘察院址工作。1949年8月10日,《大公报》等报纸在醒目位置刊发东南医学院内迁消息。 对于东南医学院的内迁,各大报纸纷纷予以关注。就在东南医学院校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不久后的1949年8月10日,《大公报》就在醒目版面报道了这一消息,“……本市东南医学院校务委员会一致通过了迁校的决议案,另由该院附属医院院长汤蠡舟、教务长李雨生等组成校址考察团,前往合肥、芜湖、蚌埠等地进行观察和文化、经济、交通各方面的调查,然后再决定未来的新校址。考察团已由昨日出发……”报道还指出,东南医学院师生员工都积极响应迁往内地的号召,“正式迁移也许会在本年度寒假中实现”。 “东南医学院校址考察团一行四人,昨日回到上海。领导考察团北上的汤院长发表谈话称,他们先后到了安徽的合肥、安庆、芜湖、蚌埠等地,各地的人民政府特别是皖北区党委,十二万分地热情欢迎‘东医’迁到皖北去,希望未来的‘东医’要负起培养安徽全省医务人员的责任来,皖北区党委并希望‘东医’立即迁皖,扩充教学范围……”在1949年10月28日《大公报》刊发的这篇报道,不仅体现出皖北区党委热切希望东南医学院内迁,而且确定了学校内迁的具体地方,“……未来‘东医’校址已决定设在距离蚌埠约二十华里的怀远县城郊,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周围面积数百亩,是皖北一个风景区……” 应该说,选址怀远,不仅有地理位置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怀远既有的教育基础较好,有美国教会遗留的民望医院、民康医院以及怀西中学、培德女校等基础设施。东南医学院若迁此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建设和发展。因此,经过东南医学院与皖北区党委会商,双方认为将东南医学院迁往怀远县城最为合适。 随着新校址的确定,东南医学院的内迁在沪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上海第一家确定内迁的高校,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对东南医学院这一行动大加赞许,报纸更是以“学校内迁的先驱”等醒目标题对此进行连续报道。 校址考察团返沪后不久,东南医学院董事会即召开会议,通过了内迁决议。1949年8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先后批复同意东南医学院内迁皖北地区,院舍经费改由政府拨给。为做好迁校工作,学院成立内迁筹备委员会,学生们也自发成立了“东南医学院内迁支援委员会”,发表迁校宣言及告同学书等,号召同学们全力促进迁校,实现面向农村的目标。 随后不久,张锡祺院长就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事宜,向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专题呈报内迁计划书等请示文件。据当时的报纸等档案记载,这份《东南医学院内迁计划书》主要包括内迁任务、内迁办法、全部预算表等三部分内容。其中内迁任务又分为几个方面,“教育专门人员(大学六年、专科四年),添设各种卫生医务人员的训练机构;组织研究部门研究地方疾病,培养师资提高当地医药水准;协助政府推行公共卫生;筹设制造机构。制造疫苗血清及一般医药用品。”而随着内迁计划书等的呈报,东南医学院内迁筹备工作正式开始。 东南医学院内迁的决定和方案,得到了学院董事会、校友会及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和热烈拥护。据档案记载,学院董事纷纷捐献产权支持;学生会开展团建工作也把配合迁校工作作为重点,号召积极分子带头团结同学、访问教授,争取更广泛地合作,并协助学校编制内迁预算和计划书。 为推动东南医学院内迁工作进行,院长张锡祺、附属医院院长汤蠡舟等多次为师生作迁校动员报告,组织同学学习华东局的“六大号召”等政策,并且围绕今后医学事业的发展方针和学院内迁的必要性、重要性等问题展开讨论。据档案记载,原来学校五年级56个同学中有32人不愿随学校内迁,经过政治学习讨论和思想教育后,多数同学转而支持内迁。 皖北区党委、行署对东南医学院内迁更是高度重视。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各地建设百废待兴,但相关部门毫不犹豫划拨怀远县城西门岗作为东南医学院的新校址,包括民望医院、民康医院,培德女中,淮西男中、女中,省立中学四座校舍等,拥有四层、五层西式建筑风格的房屋16幢。支持力度可见一斑。建于清朝的怀远民康医院,成为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的一部分。 为了让内迁更加有序顺畅,东南医学院还组织了内迁先遣队,先行赶赴怀远进行接管修建工作。先遣队的队员们深知内迁经费来之不易,倍加珍惜。抵达怀远的队员自己挑水烧饭,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留守在上海采购装运的队员勤俭节约,节省每一分钱。据档案记载,队员王维炯当时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南医学院支部的组织委员,负责采购400多只木箱,一家店老板以高额佣金利诱他以4000多万元(旧币)的价格进行采购,被王维炯严词拒绝。他多次奔走,一家家去打听比价,最后终于找到了愿意以1500万元承制的商人。 东南医学院内迁的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继续开展。1949年12月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电告皖北行署卫生处,“今后东南医学院的领导及建制归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卫生处。”同时,东南医学院对部分因故不能内迁的教职员工,提请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按服务年资,分别发给遣散费,准予离职。 至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经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的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迎来正式内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