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中国档案》2022年第9期刊发《以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 推动安徽省档案馆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予全文转发,供参阅。
一年来,安徽省档案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推动档案馆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重要批示精神
一是深入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省档案馆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举办“学习党史知识 讲好档案故事”“学习身边先进榜样 践行安徽档案精神”等活动,开展“学党史、悟思想”系列专题讲座和“四史”学习教育宣讲,促进全体党员干部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者的亲切关怀、鼓励和鞭策,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和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增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积极谋划贯彻落实思路和举措。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引领档案事业发展。开展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调研,馆主要负责人形成《服务美好安徽建设 打造档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研究制定《安徽省档案馆业务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发展思路、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推进档案事业“四个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档案馆基础业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档案馆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深刻认识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障,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坚定政治方向、把握政治定位、体现政治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服务中心工作。贯彻落实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国家档案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通知》上的批示要求。把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融入巩固档案机构改革成果、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积极支持、配合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开展工作。坚持全省档案工作“一盘棋”、分工不分家,进一步完善局、馆联动机制,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落实局馆联席会议制度、重要工作协同参与制度、重要事项通报制度三项制度,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主动配合省档案局制定《“十四五”安徽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协助修订《安徽省档案条例》《安徽省档案征集办法》。配合省档案局到铜陵、安庆、亳州、阜阳等地开展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督查和省直机关单位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制定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开展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专家培训,配合省档案局组织实施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
加强档案法宣贯工作,以新修订的档案法为基准,研究制订档案接收工作制度、档案征集工作实施办法、馆藏开放档案利用规定、馆藏控制档案利用规定、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暂行办法等15项制度,规范业务标准,健全配套法规体系,不断提升档案依法治理水平。
用好红色档案资源
一是高标准办好系列红色档案展览。2021年,结合新馆投入使用,举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百家艺术档案展览”“安徽记忆——馆藏档案珍品展”“抗美援朝纪实——张崇岫战地摄影作品展”等6个红色主题档案展览。新华网、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等10余家媒体对省档案馆展览工作予以宣传报道,获得广泛社会认同。通过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考核,荣获省直机关第一批党支部主题党日基地。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在2022年“6.9”国际档案日以“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为主题,开展“走进档案馆,感悟辉煌党史”活动;积极筹办“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教家风主题档案文献展”。
二是多途径开发红色档案文化产品。编辑出版《红色档案见证初心使命》《青春记忆》《翰墨颂伟业 光影忆辉煌——安徽省档案馆庆祝建党百年艺术档案集萃》,拍摄3D档案专题片《安徽》,与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系列专题片《百年皖事》,与省团校联合拍摄微视频《信仰之光:信仰如铁 柔情似水——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并联名参加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集中展播活动,在《合肥晚报》开设“昔档今读”专栏,协助新华网拍摄微视频王步文《与妻书》,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建党百年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以及《红色苏皖边》《红色金融路》等,全方位展现党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
持续推进长三角档案工作一体化
扎实开展“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工作,建成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皖事通APP进行对接,与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查档平台实现互通。联合沪苏浙档案部门编制《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一网通办办事指南》《长三角“一网通办”档案事项接入技术标准》,完成全省125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婚姻登记档案、独生子女档案、知青档案、再生育子女审批和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等5类民生档案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的编制、认领和发布工作,并在安徽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地区“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的便捷性、标准化和知晓度。截至2022年6月,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共受理档案查询4639次,利用档案1089件,出证574次,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新馆投入使用,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协调,加大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接收进馆力度,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类档案”的归集工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两场战役形成的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截至目前,接收、征集进馆脱贫攻坚档案231件、疫情防控档案18936件;接收脱贫攻坚成员单位目录数据5571件、疫情防控成员单位目录数据4438件,巩固“两类档案”归集工作成果,做好专题数据库建设。积极推动全省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开展业务指导和接收进馆工作,接收进馆重大活动档案和突发事件档案21862件。配合省档案局制定《2022年全省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清单》,明确年度工作任务、责任部门、档案处置要求等,确定工作联络员,及时跟进指导,有序开展接收。研究制定《安徽省档案馆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接收办法》,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接收工作。加大征集工作力度,征集历年来我省对外交往礼品档案137件(套)、照片档案16234张、徽州历史档案文献4400余件。
提升档案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制定《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实施方案》《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建国后档案开放审核控制使用标准》。对馆藏建国后档案到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全宗列出应审核的档案范围,制定年度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计划。成立工作专班,2021年完成民国安徽省政府教育厅全宗63993件档案、建国后安徽省总工会全宗58411件档案开放审核。
二是积极推进实施档案公共服务惠民行动。拓展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网络,推进终端向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在合肥市城建档案馆、包河区同安街道、包河区朱岗社区、安徽大学档案馆开展“省、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共享利用服务试点工作,促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开展“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结合档案部门职能特点,细化具体服务举措,切实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
三是切实改进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修订《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开放档案利用规定》等制度,完善来馆查档、电话查询、信函查询、网络查询等服务方式,新馆启用后服务设施、服务环境全面优化升级。疫情防控、搬迁闭馆期间,正常提供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查档服务。
筑牢档案安全防线
一是安全高效完成新馆搬迁、启用工作。精心制定新馆搬迁方案,对搬迁安全工作作出周密部署,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实现馆藏档案资料安全有序搬迁,并入库上架。新馆建筑面积46100平米,软硬件配套设施全面升级,档案管护条件大幅改善。
二是加强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强化底线思维,扎实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将档案安全工作列为核心职能纳入效能建设考核,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并制发通报。规范档案库房管理,完成馆藏档案资料的清理清点、新馆档案库房环境评估、库房档案装具编号等工作,熟悉新馆库区库房布局,完善库房管理制度。进行政务网、互联网、局域网的网络架构和部署设计,并完成部署;按时序进度推进安可替代工程建设;与浙江省档案馆结对,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保管,确保档案实体、信息和网络绝对安全。
加强档案科技创新
扎实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完成档案目录数字化114399条,全文数字化350763页,并向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报送目录数据。加速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完成办公自动化、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数字化加工等系统的国产化改造和部署。推动完成“历史档案OCR识别引擎的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划控上的应用”两个科研项目研究,推进“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自媒体信息采集、整理和保存研究”项目,做好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开展《微博数据整理规范》《微信公众号数据整理规范》《微视频数据整理规范》《数字报数据整理规范》《微信公众号元数据方案》制订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