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小册子,演绎合肥第一所大学校友情(第36期)

发布时间:2022-11-01作者:张幸媛 程堂义设置

众所周知,校友会是校友们沟通交流、延续记忆的情感纽带。早在1929年7月,合肥第一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东南医学院就成立了校友会,并在1934年10月出版会刊《校声》,用于联络校友间的感情及互通信息。安徽医科大学档案馆现在完整保存着1934年至1935年间的五期《校声》。



图片

安徽医科大学档案馆馆藏的部分《校声》



记录各地校友动态

图片


      “校声”者,校友之声也。这应该是当年东南医学院校友会为会刊取名《校声》的用意吧。翻开安徽医科大学档案馆馆藏的五期《校声》,我们看到分别是1934年12月出版的第二期、1935年3月出版的第三期、1935年6月出版的第四期、1935年9月出版的第五期及1935年12月出版的第六期。这些厚厚的会刊不仅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而且每期内容丰富,真正起到了联络校友感情及互通信息的作用。


图片

《校声》会刊目录


      关注校友动态,记录校友动态,是《校声》的主要作用之一。因此在每期的《校声》中都有一个固定且占比较大的“××通讯”系列,比如“南京通讯”“武汉通讯”“上虞通讯”等。这些系列文章有的是报道校友会相关情况,比如第五期“武汉通讯”中杨广宣校友的《东南医学院校友会武汉分会成立的经过》等;有的是各地校友撰写的对当地医学现状的调查,比如第三期“上虞通讯”中章振家校友的《上虞县新医概况》、第六期“汉阳通讯”中杨广宣校友的《汉阳杂谈》等;但更多的则是各地校友结合当地医药现状讲述自己及其他校友工作的情况,比如第二期“奉贤通讯”中张骥校友的《试论奉贤县医药与卫生概况及旅奉同学服务情形》及“澳门通讯”中麦达云校友的《从离开母校之后而到社会工作的经过》、第三期“无锡通讯”中吴逢强校友的《记无锡医事状况及在无锡各同学服务情形》等。


      在这些“通讯”系列中,几乎每一期都有“日本通讯”。这也记录了东南医学院的一段“高光”时刻——当时有不少同学毕业后曾留学日本。通过第六期“日本通讯”中《留日东南毕业同学会之过去及其现在》一文,我们可以看出,至1935年底时东南医学院留日校友已达22人,成立的留日同学会有规范的章程和理事会组织。在这些“日本通讯”中,既有校友记录的《一个月来的消息一束》,也有校友从学习、生活等方面讲述的《留日纪事》,更有校友对日本医学发展的思辨《日本现代军医》等。而这些留日校友回国后,大都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


图片

第三期《校声》中的《耳鼻咽喉科诊余杂谈》一文


      作为一本医学院校校友会刊,学术探讨及经验交流必不可少。在《校声》中就随处可见这样的文章。例如第五期中殷木强教授的《黄癣与白癣》;第六期中校友张秉枢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面部的表情与临诊的关系》为题,探讨了作为一名医生在治疗时面部表情要“致诚,庄重”,“看病在医生方面是件职业,亦可以说医病是件艺术……浮华轻躁根本是不许可的。”第三期中的《耳鼻咽喉科诊余杂谈》则讲述了一个现在看来都比较先进的手术——“隆鼻术”,文中介绍了以前手术的弊端,而“改用注射paraffin(石蜡)方法,即以一定溶解度之固形石蜡,以特别之注射器械,将其注入于鞍鼻凹部之皮下”。这种手术不仅简单,而且效果显著,“不出一星期即能肿消而痊愈,且高低可以随意,使受术者毫不感受苦痛,而达美形之目的。”为了说明手术的效果,文中还特意配发了患者手术前后对比的照片。




会刊内容丰富多彩

图片


      除此之外,《校声》中还记录了当时东南医学院举办的一些重要活动,以和校友们分享。第二期中就详细记录了由级代表会组织的“演说竞赛大会”。


图片

《校声》中关于国语演说竞赛的记录


      “演说竞赛大会”整个活动记录分为九个部分,占据了51页会刊中的19页。这次活动的规格也很高,不仅由校长郭琦元命题,而且评委都是校董会的相关领导和知名教授。大会更是热烈,《校声》中记载了大会的盛况,“11月6日下午1时,演说竞赛会于听众欢呼声中宣告开幕,出席者踊跃,偌大礼堂几无隙地。行礼如仪后,各演讲员依拈阄之次序先后登台。俱各精神饱满,口若悬河,竞争之烈得未曾见……最后由评判余云岫先生等相继致辞,始于掌声雷动中行闭幕礼焉……”而11月19日的颁奖盛典上,代表会则邀请郭校长夫人郑玉英莅临颁奖,“一时掌声雷鸣,鞭炮齐响,欢呼之声振溢耳宇……”为什么郭校长夫人的出现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这是因为在东南医学院创办过程中,郑玉英甚至变卖嫁妆筹款积极支持,从而深受学生敬重。


      寻医幸遇回春手,锦句难诗柳叶刀。在不少人心目中,觉得医生是拿手术刀的,细心缜密可以,风花雪月可能不行。但其实不是这样,《校声》中还充分展示了东南医学院的校友们多才多艺的一面,特别是不少人擅长写诗填词。“暮云疏影似黄昏,婷婷欲语只含颦。杨柳清风微拂面,此情佳景晤斯人。”“长啸天地震,狂呼山河裂。万象齐咤叱,但看风云色。岩畔暂勒马,挽弓射明月。生死何足论!泰山鸿毛别。”“江南道,梅萼横飘,人醉斜阳烟草。塞此撩,惊鸿啼鸟;万里江山旧,新闻胡笛嚣!长亭寒照裹,鞭丝起,马蹄遥;春申江畔征帆招。多情怎听阳关调?海啸声声,人去青岛。”读了这些诗词,是不是觉得这些医生都变成了“诗词达人”。而在一些校友所写的杂文中,则透露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国外 Opium(鸦片) 最多不过是用作必需的药品,但在中国却变成一般人的日常便饭。而当局又如此这般的所谓‘禁’。呜呼,余复何言!”




纪念特刊很有意义

图片


      在五本《校声》中,1935年6月出版的第四期比较特别,它是东南医学院成立九周年的纪念特刊。虽然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期间,但纪念特刊还是处处洋溢着纪念的气氛。


图片

第四期《校声》中郭琦元撰写的卷首语


      “东南之所以有今日之若干结晶者,端赖先生们同学们九年如一日合作的精神。故希望诸君本过去九年的精神,努力未来的九年事业,我相信东南将为世界医药上放一异彩。”诚如校长郭琦元在卷首语中所说,东南医学院的领导及校友也纷纷为母校“九岁生日”送上祝福,畅谈感想。“粤稽医术,肇自岐黄,上穷下际,民乃安康……救苦救难,乃捣膏肓,杏林春暖,杏坛流芳……”“对于以往的一切,可称认为满意;对于现在的种种,也好说足以自慰。然而对于将来呢?我们又要怎样地准备,怎样地冲锋,怎样地努力,怎样地前进。我们要明了我们的难关既不在于昔日,也不在于现在,我们的难关是在于将来啊……”


      作为东南医学院的一个优良传统,本期纪念特刊中依然刊载了学校校董会成员、教授、教职工及历届毕业生等的名单。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行为,体现的却是东南医学院对老师、工作人员及校友的一份尊重和记忆。当然,纪念特刊还刊发了当时社会上众多名流和政要庆祝东南医学院成立九周年的题词和祝福。


      几度同窗事,一生校友情。就如郭琦元在第三期《校声》卷首语中所说,“……故凡我同学,皆当互相励勉,各自迈进。为母校增一分光荣,即所为新医保一分元气;爱护母校,即所以爱护新医,亦即所以自爱也。”正是因为有了早期《校声》所倡导的友爱、向上的校友情,使得今天的安徽医科大学得以传承和发扬这种珍贵的校友精神,向前跨步发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