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东南医学院创办之初,学生们来自天南地北,虽然受地域及思想认识的限制,学生中不乏传统守旧,不善交往的,但大多数男同学都是丰神俊朗,谈笑风生,女同学也是无拘无束,落落大方。他们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积极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在东南医学院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首先要提到的是课余研究会。根据当时的报纸等档案记载,东南医学院课余研究会成立于1930年11月1日,“东南医学院成立以来。校务发达,成绩卓著,近该校三年级同学应策等发起组织课余研究会。籍课余之暇,每周延请名人及医学专家到校演讲,以广学识,该会已于本月一日正式成立。”报道还特地指出,课余研究会“请该校教授李赋京博士担任会长”。
1900年出生的李赋京博士有着不少“标签”:寄生虫学家、教授、著名解剖学家、组织胚胎学家、钉螺研究专家、医学教育家。据档案记载,李赋京讲课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仅用语言讲授学生们会感到枯燥。李赋京在讲授中配合以娴熟的绘画技巧,在黑板上仅用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形态图,这种板书技巧大受学生欢迎,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而从李赋京的个人履历来看,他只是在1928年至1930年期间兼任东南医科大学教授,不长的时间里就能被学生“拥戴”为会长,其个人魅力可见一斑。
而且,这位李会长还和安徽有着不少缘分。1920-1928年李赋京曾在德国留学。留德期间,他结识了当时的留德学生共产党支部负责人、安徽寿县人高语罕,高语罕送给他一册《共产主义ABC》,被他珍藏多年。作为钉螺研究专家,1936年李赋京在安徽省发现一个钉螺新种,同年该种经正式鉴定并命名为Oncomelania anhuinensis Lii(李氏安徽钉螺)。
场场爆满,课余研究会的讲台上可谓“名家云集”:许世瑾、殷木强……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名人。许世瑾是卫生统计学家,中国生命统计及卫生统计事业的奠基人;殷木强是皮肤病专家,曾代表医学界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皮肤科学术会议。他们的演讲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据档案记载,课余研究会的每场演讲都有专人记录,并整理出版成书。
上世纪30年代的东南医学院大礼堂,学校举办演讲、文娱活动的地方。
除了课余研究会外,1929年东南医学院的学生还组织编辑刊物《微音》,在加强感情联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学校举办的各类演讲竞赛也不时见诸各家报端……这些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不仅学生喜欢,也得到校方的肯定。
说到课余活动,当然还包括一些体育和文娱活动。作为一所医学院校,东南医学院充分认识到医学与体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学校一直重视开展体育运动。
1930年3月26日《时报》上刊发的《东南医学院注意体育》。
“东南医学院今春开学以来,新旧同学300余人,爱运动者颇不乏人。女同学方面有乒乓、网球、篮球队之组织,学校当局鉴于医学与体育有密切之关系,前日下午开体育联席会议,定名为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体育会,共分六部……”这则《东南医学院注意体育》的消息刊发于1930年3月26日的《时报》。消息中还提到,自东南医学院体育会成立后,“对于各种球类运动业已分别加工练习。现闻该校篮球队拟趁春假期内出发杭州,参加全国运动大会。”
随后,1930年3月30日的《时报》就刊发了《东南医学院将结队赴杭》的消息,“东南医学院篮球队定于4月3日乘早快车出征杭州,全队共六人。又该校同学组织杭州旅行团,随篮球队同车出发,共十余人。尚有女同学数人……”比赛旅行两不误,也反映出东南医学院学子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934年报纸上《各学院女排球赛:东南医学院昨胜商学院》的报道。
东南医学院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还表现在定期召开运动会,1934年5月25日的报纸就报道了“东南医学院今日春运会”,运动会期间还进行了体育表演。不仅男同学热衷体育运动,女同学们也“巾帼不让须眉”。课余假日,校篮球场除了男同学生龙活虎的锻炼身影外,时常也有一些女同学练习投篮。排球也是女同学们热衷的体育运动。1934年6月2日的《新闻报》就有《各学院女排球赛:东南医学院昨胜商学院》的报道,根据这则消息记载,东南医学院女子排球队是在先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而取得胜利的。
1935年报纸上关于东南医学院蓓蕾剧社公演的报道。
俗话说,文体不分家。东南医学院学生的文娱活动也很是丰富多彩。1935年,同学们自发成立了蓓蕾剧社。同年5月29日,在学校成立九周年庆典上,蓓蕾剧社进行了首次公演,取得不错的效果。当时沪上不少报纸都进行了报道。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在庆祝学校成立十周年之际,校方特地邀请当时沪上知名的中行京剧社来校演出。从1936年5月29日《大公报》刊发的消息来看,此次演出的名角众多,精彩纷呈,有魏少安主演的《铡美案》、陈文伯主演的《南天门》、吴剑叶主演的《骂殿》及鲁裕主演的《乌盆计》……足见当时东南医学院文娱活动之丰富。
几度同窗事,一生校友情。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不仅教会了学子们过硬的专业本领,还给同学们带去了美好的青春记忆。毕业离校后校友会就是校友们沟通交流、延续记忆的情感纽带。据档案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大学很少有成立校友会的,而东南医学院校友会是国内早期为数不多的校友会之一。
东南医学院的图书馆也是学生课余常去的地方
因为早期东南医学院位于上海,留沪毕业生众多,早在1928年7月便组织了旅沪毕业同学会。《上海私立东南学院一览》1928年“大事记”中曾记载,“留沪毕业同学组织旅沪毕业同学会,在本校开成立大会,会址附设本校。”1929年7月,上海校友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募集基金委员会。
校友会成立后,毕业同学纷纷加入,编辑出版了不少会刊。据档案记载,1931年5月29日东南医学院举行成立五周年纪念庆典时,校友会出版了第二卷第二期《东南医刊》及五周年纪念专号;1934年10月为了联络校友间的感情及互通信息,校友会出版会刊《校声》; 1948年出版《东南医讯》; 1949年底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怀远,继续出版铅印的《东医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