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豫”同“州”档案人——河南省档案馆新馆抗洪抢险实录

发布时间:2021-07-26作者:中国档案杂志社设置

       2021年7月18至20日的罕见持续强降雨,致使河南省郑州市严重内涝,险情严峻,损失惨重,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各种媒体详细追踪报道,“水灾画面”牵动人心,引起万众瞩目。

       投资1.8亿人民币,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河南省档案馆新馆同样遭遇空前险情。20日17点,档案馆周围一片汪洋,平均水深过膝,深则没胸。地下室遭到大水漫灌,据推算,进水量超过3000立方米。地下室是档案馆的关键部位,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强弱电系统等重要设施设备均在地下室,如果被水浸泡,轻则设备报废,重则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从7月20日下午17时至22日下午17时,河南省档案馆新馆经历了惊心动魄的48小时。当时暴雨如注,停电停水,通迅交通中断,周围一片泽国,档案馆成一个“孤岛”,防汛救灾,刻不容缓!

       险情就是命令。

       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林高度关注省档案馆汛情,多次询问情况,协调救援,勉励鼓劲。省档案馆馆长李修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与大家共同经历了难忘的48小时。

       抢险过程历历在目。一边组织人员,拆掉门板,裹上被子,堵塞漏洞。20日夜,地下室漆黑一片,李馆长带领人员不停巡查加固,一夜未眠;一边不断求救,电话不通,短信,微信,派人,四处求援,望眼欲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7月20日夜24时左右,先是省委专用通信局刘局长派人送来50升柴油,但电瓶有问题,水泵仍然不能发动。7月21日上午,许昌市档案馆也送来了柴油。至7月22日上午,从省物资集团、南阳等各种渠道先后送来了汽油、柴油500余升,协调购买的六台抽水机也相继开始工作,局面逐渐好转。但路面上水并未消退,交通仍然中断。在此过程中,省档案馆还相继收到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杂志社、兄弟省市档案部门的领导和朋友的讯问和问候。中国档案杂志社支援抗灾用的应急照明灯和手电筒等物资也已连夜下单,并正在风雨兼程地发往郑州。江苏省档案馆如皋电影史料馆还专门发函河南省档案馆支援灾区声像档案抢救修复。这些问询问候对战胜洪灾是极大的鼓舞。

       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至7月22日上午,奋战在新馆抢险一线的近30名同志,“弹尽粮绝”,已经30多个小时未进食补水,不少同志筋疲力竭,但大家都在坚持,没有退缩,没人叫苦。基建办郭永旺同志的家近在咫尺,他却有家不回,多次跳入水中作业,跑前跑后,未曾休息片刻,老婆孩子被困家中,没吃没喝,直到22日下午才被救援人员救出;李小三是一名老同志,明年就该退休了,身患痛风等疾病,可仍像年轻人一样,在水中穿梭;得知抢险的同志们“弹尽粮绝”的情况后,李宝玲、翟霣远副馆长立即发动全馆人员,送吃的喝的,有不少感人故事:姜霞同志与爱人董为民一起到新馆送物品;宋慧蓉家距离新馆最近,从7月20日晚她三次为抢险人员送吃的喝的,亲自烙饼45个,怕大家吃不上热饭,专门做了一大锅西红柿鸡蛋面送过来;张晓乐动员家人带着热包子、茶鸡蛋、火腿肠等一大早送到新馆;刘雪梅一下送来10箱奶;王梦竹购买了400多元生活用品送到新馆。还有徐流请、牛珂、苏瑞雪、徐莉等同志也都送吃送喝。特别是南阳的李先生,专程送来满满一车柴油和食物,令人十分感动。据不完全统计,送食物的同志将近20人,大量食品饮用水等堆积如小山,大家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战胜洪灾,确保新馆安全。一家亲的温暖受用无穷,众志成城之下险情已解除!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