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办的《民国档案》杂志创刊35周年,11月21日,《民国档案》创刊35周年暨民国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马振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史学界、档案界和期刊界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民国档案》杂志社社长曹必宏,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河南大学历史学院翁有为教授分别就《民国档案》杂志创刊以来的历程、民国档案与学术研究、如何提高编校质量、提升期刊栏目的学术性和前瞻性作了大会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以民国档案与民国史研究为主题,围绕民国史研究各领域,尤其是抗战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民国档案》杂志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开展了广泛交流。会上,共有9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内容涉及:国共两党的革命比较、国防地理视野中的抗战正面战场、中国近代农业团体研究、从抗战经济史研究到民众运动史研究、国际关系视野下中国南海研究、现代国家史视角下的民国史研究,以及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对战犯惩治相关概念、法律、程序问题的讨论,1904年至1947年英印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的调查和侵占,“地方史料”与民国基层社会历史研究思考等。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对《民国档案》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赞赏,共同为《民国档案》杂志创刊35周年送上美好祝福,祝愿《民国档案》杂志百尺竿头,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马振犊表示,民国档案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两岸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档案馆在实现民国档案科学保管保存的同时,将最大限度地提供社会各界利用。目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的45%已经完成数字化,并且在每年年底对外开放一批馆藏已数字化的档案全宗,今年年底即将开放的是资源委员会档案全宗,这个全宗量大且史料价值高,相信一定会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民国档案》是全国唯一专门刊载民国历史档案和民国史研究论文的史学期刊,主要公布各档案馆、文博部门及个人收藏的民国档案资料,发表利用民国档案资料研究民国史的成果。作为中文社科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该杂志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累计出版141期,公布档案和刊发论文3100余万字,受到史学界、档案界的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