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你——光影中的安医人、安医事(第6期)

发布时间:2020-06-24作者:吴 敏设置



▶东南医科大学

1926年毕业照

1927年毕业照

1928年毕业照

1929年毕业照


1926年5月,东南医科大学在上海创建,直至1930年1月改名为东南医学院。东南医科大学时期,共有四届毕业生。由于年代久远,这一时期的毕业生照片已难觅踪影。不过在我校档案馆藏《私立东南医学院一览》一书中,我们仍可以一饱眼福。这时期的毕业照,排版精美,布局有致,自带高级范,远非今日的毕业照能够比拟。



▶东南医学院


  

历史上的东南医学院按照校址分为上海时期和怀远时期,上海时期横跨上个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1950年学校内迁至怀远,直至1952年再次迁址。

  

东南医学院上海时期的毕业生照片仅寥寥几张保存在我校数据信息中心(档案馆)的库房中。最早的一张毕业生照原件是这张民国26年(1937年)的毕业合影。

细看照片,一股浓烈的民国风扑面而来,照片以老上海的洋房建筑为背景,男同学着西装、大衣、领带,有颜有才,丰神俊朗;女同学旗袍修身,品貌端庄,气质优雅,在那个年代能够习得文字,投身医学,是真正的女中翘楚。 



这一时期还有一张具有代表性的毕业照。摄于1946年(民国35年)的第20届东南医学院毕业生照。

这是一张统一身着学位服的毕业照,只一眼便把我们拉入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彼时的中国战乱频发,社会动荡,学校办学步履维艰,学生们在烈火中淬炼成长,怀揣医学救国的济世情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从那时便已扎根。如今安医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抛家舍身,医行四方救苍生正是先辈遗志在新时代的再次体现。    

1950——1952年东南医学院怀远时期的照片本身馆藏就稀少,毕业生照更是空白。我们诚挚而热切的盼望有更多人能贡献出自己祖辈、父辈在老东南、老安医各个时期学习、生活的影像资料,进一步完善馆藏,让今日的安医学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深厚的发展历史。



▶安徽医学院


  

作为当时安徽省第一所医学院,学校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8月,东南医学院从条件艰苦的怀远迁址合肥,更名为安徽医学院。学校选址于合肥德胜门外东南岗(即现址),占地500亩,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一砖一瓦平地建,教学、科研、建设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五六十年代的毕业生能吃苦、干劲足,学习之外,还参与挖土、打地基、打围墙的建设工作,为学校的早期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一张珍贵的1960级(实为1960届)毕业纪念,照片以最早的安徽医学院北大门为背景拍摄。当年的毕业生们一定未曾料到,自己用汗水浇灌建设的东南郊,几十年后会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城市一环。



这一时期还有一张具有代表性的毕业照。摄于1946年(民国35年)的第20届东南医学院毕业生照。

这是一张统一身着学位服的毕业照,只一眼便把我们拉入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彼时的中国战乱频发,社会动荡,学校办学步履维艰,学生们在烈火中淬炼成长,怀揣医学救国的济世情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从那时便已扎根。如今安医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抛家舍身,医行四方救苍生正是先辈遗志在新时代的再次体现。    

1950——1952年东南医学院怀远时期的照片本身馆藏就稀少,毕业生照更是空白。我们诚挚而热切的盼望有更多人能贡献出自己祖辈、父辈在老东南、老安医各个时期学习、生活的影像资料,进一步完善馆藏,让今日的安医学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深厚的发展历史。



▶安徽医科大学



80年代的毕业生照片虽然不多,但清晰度有了很大提高。我们选取了一张人数相对较少,相片质量较高的合影1988届医学系专科毕业生合影。看着父辈时代的毕业生照,亲切感油然而生,国家的开放与进步深深地影响了校园里的学子们。男同学们不再被单调统一所束缚,勇敢地追求自我。仔细端详,甚至看到了记忆里小时候爸爸戴的大蛤蟆太阳镜。凤毛麟角的女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女,腹有书香气自华,聪慧赋予她们自信,青春赋予她们活力。身处象牙塔中却不呆板,多样的裙装、时髦的发型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进入90年代,毕业生照片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共有全日制及成人教育毕业生照57张,其中黑白照片27张,彩色照片30张。第一张彩色照片,第一次毛主席像出镜,拍摄地点多样化……方寸照片里,所见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熟悉的青涩面庞,黑白与彩色光影之间,还悄声传递着精彩的安医往事。



虽然80年代中期彩色照片就已经普及流行,但我校档案馆馆藏的彩色毕业照却起始于1990届卫生管理专业。作为我国第一所卫生管理学院,开先河的精神早已从细节之处体现。纵观90年代毕业照,总的来说,彩色毕业照虽然日渐成为主流,但是显影技术上仍不成熟,照片饱和度和清晰度较低,所以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仍会选择经典的黑白照作为毕业留念。

  

1994届卫生系毕业留念里,第一次出现了毛主席像的身影。这座标志性雕塑虽然早在1967年便已建成,但在馆藏可查的照片档案中,直到1994年才出现以此为背景的毕业生照。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座位于高校内的毛主席塑像,能够保留至今实属不易。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这座塑像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已决定被拆除,因为工程难度大,以及广大师生出于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感情多次请求,最终得以保留下来。2011年被合肥市政府授予“市重点文物”称号予以保护。

  




  

90年代的毕业照拍摄地点更加多样,除了新热点毛主席像,有些院系还拥有自己执着的偏爱。卫管人永远坚守自己的学院门前,人数最多的医学系一如既往地热爱篮球场(今文化广场西侧)的宽敞,口腔人围绕着行政楼(今“健行楼”)里里外外来回拍。照片是无声的,背后的故事却是有趣的。

  




时代的车轮步入21世纪,黑白毕业照退出历史舞台,彩色世界自此打开。毛主席像的故事未完待续。世纪交替的2000年,主席像的身后第一次出现了建设中的实验教学楼(今“基础医学院”大楼)。2001年毛主席像与竣工完成的新大楼,强强联手,正式出镜。转眼至2002年,校园文化广场及文化墙建成,主席像周围的校园格局彻底定型。风风雨雨几十载,这座塑像在新世纪见证了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来袭,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协同发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开拓进取无止境,新时期的安医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以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更加开放的办学理念,整合学校优势资源,积极探索适合省情校情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大道致远,海纳百川,2010年首批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来校报到,开启了我校医学高等教育的新纪元。5年后的毕业季,首届留学生毕业照载入史册。照片里的留学生们,像一粒粒希望的火种,镌刻着安医毕业生的记号,回归故土后将中国文化和安医精神播撒五洲,在我校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道路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奔涌吧

安医“后浪

祝福每一个走出安医的毕业生

拥有美好似锦的未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