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安徽医生,是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开创者之一(第83期)

发布时间:2025-04-16作者:张芳 程堂义设置

康复医学科是安徽医学院(今安徽医科大学)迁建合肥后于1956年创建,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晚,但依然是国内本学科最早之一,而且发展可圈可点。


图片

全国创建最早之一

图片


作为1952年东南医学院(安徽医学院前身)最后一届毕业生留校的赵翱,可能不会想到,短短几年后,担任外科住院医生的他会去创建康复医学科,由此开拓出安徽运动医学新天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传播运动医学知识,更为了给人民群众强身健体提供保障,1955年9月至1956年5月,卫生部委托北京医学院举办了一期“医疗体育高级师资培训班”。安徽省把唯一的名额给了安徽医学院,最后确定了赵翱。于是,在这个被誉为“我国现代运动医学启蒙”的培训班上,赵翱和来自全国的42名学员参加了学习。


1956年,学习归来的赵翱旋即着手组建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当时叫体疗科。安徽医学院成为全国创建康复医学科最早的学校之一,赵翱也成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开创者之一。


万事开头难。康复医学科创建之始,包括赵翱在内仅有三四名医生,他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据档案记载,当时康复医学科在临床上主要是参与高校和中学、安徽省体委和省杂技团的运动伤病防治与医务监督上的工作。在业务完成之际,赵翱和同事自制了助木、体操棒、哑铃和站立训练板等,给运动伤病患者做功能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康复医学科起初是与学校体育教研室合作,主要承担校临床医学生有关运动医学(如运动创伤、医疗体育等)的选修课程;同时,针对临床常见病开展了基础与临床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对民族形式医疗体育的研究。


所谓民族形式医疗体育,是指基于中国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和医学理论发展而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医疗性体育活动;它通过特定的身体练习来预防疾病、辅助治疗和康复保健。关于这方面,早在1959年,赵翱就和同事徐斌铨共同编著了《中医按摩学简编》。此书好评不断,很快被多所中医院校列为参考书目;并于1963年修订再版。这对于两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实属不易。不仅如此,赵翱还寻访到华佗五禽戏传承人戴叶涛,并与同事马凤阁一起把他传授的五禽戏编撰成书,让这个失传已久的保健技法重现人间。


康复医学科创建之初,赵翱和同事们就很重视中西医结合在康复锻炼中的有效治疗,他们率先对神经、消化、肢体肌肉等多系统慢性病开展了按摩和功能治疗的康复疗法,让不少患者减轻了病痛。安医附院康复医学科因此名声大振。


图片

连续举办多种培训班

图片


据档案记载,早在1978年,安徽医学院康复医学科就举办了数期全国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学习班;1983年,康复医学科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运动医学”培训基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康复医学科除承担临床诊疗和教学任务外,还针对当时康复医学人才短缺、康复医学知识亟待普及的状况,连续多年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康复医学培训班,颇为火热。


图片

1960年,由安徽医学院康复医学科举办的安徽省第一届推拿训练班结业合影(前排左五为赵翱)。


“1978年以来,举办了‘全国运动医学’学习班两期,‘全国康复医学’学习班三期,共为全国培养运动、康复医近200名……”通过这份1987年安徽医科大学《关于举办“国际康复医师”学习班有关问题的请示》,不仅看出举办培训班的历史,而且了解到目的是“培养一支既懂现代医学基本理论与临床诊疗技术,又具有康复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能独立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高级康复医师”。


这份档案中还明确了“国际康复医师”学习班学员的招生、学习和毕业等情况。学习班面向全国招生,要求学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内、外科临床工作两年以上,并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学习班按卫生部要求共办十期,每期招收学员50名;学习时间为一年;学员在校学习,修完规定课程经考试成绩合格者,由世界卫生组织发给“康复医师合格证”。


全国康复治疗专业证书班、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治疗师培训班、成人教育康复医学专业专科班……这些培训班连续举办了好多期,为全国培养了一批批康复医学专业人才。


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科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复康协作中心合作,于1992年-1997年间还举办了三期“实用康复治疗培训班”和三期“短期康复培训班”,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第一届“实用康复治疗培训班”开学典礼上,专程前来参加的香港复康会创始人、国际康复总会主席方心让动情地说,“……今日目睹这些计划实现,那份兴奋实在是难以言论。各位同学,今日见到你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你们每一个都充满热诚,希望学到新的技能和知识,用来帮助伤残人士,令我感到非常之鼓舞。”


图片

1992年,时任校长徐叔云会见方心让先生(右立者)。


为了办好这些培训班,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科也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和创新。这从1991年《关于我校康复治疗教学班的情况报告》等档案中就能看出。在教学上,注重了国际康复医学的新理论、新观点,并结合国情,从实用出发,现代医学与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康复基础与康复临床相结合,重点突出临床实践操作技术的训练和社区康复。“学员们一致反映这种教学的安排合理,效果好”。在师资上,特地聘请了西太地区复康会香港复康中心的加拿大贝维斯女士、河北省立医院康复中心曲镭教授等中外学者以及南京假肢厂高级工程师余永铭等专家来讲学。同时,在开学之时就成立班党支部委员会和班委会,加强管理,“实践证明二委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图片
1987年安徽医科大学《关于举办“国际康复医师”学习班有关问题的请示》(部分)。


图片

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图片


你听说过有学科先招硕士研究生再招本科生么?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科就曾这样“反其道而行之”。


前文说过,康复医学科在教学上最初主要承担安医大临床医学学生在运动医学方面的选修课程。通过理论调研和教学,上世纪80年代初,赵翱发现建立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条件已经成熟了。经过精心准备,1985年安医大成功申报了运动医学的硕士点,并在同年招收了研究生。两年后的1987年,安医大开始了康复医学本科层次的招生。这在全国也是率先进行的。


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以赵翱为代表的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科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煞费苦心。新生刚入学,老师们就开始琢磨他们的实习问题,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安排到技术力量强、设备全、病种多的医院去实习。


不止“康复”,创新致远。


如果说,医院其他科室是把患者抢救下来,那么康复科就是让患者活得更好,意义不可谓不大。时序更替,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科也越来越壮大,特别是随着2017年新组建了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学系后,更是开创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临床诊治也从运动系统疾患扩大到神经系统疾患、呼吸循环系统疾患等多个领域的康复医疗,其中脑卒中和颈椎病的临床康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