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第一所大学中的“第一”(第57期)

发布时间:2023-12-13作者:齐常红 程堂义设置

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东南医学院迁建合肥后不久,即更名为安徽医学院,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合肥的第一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继续创造着合肥高等教育的多个“第一”。



更名再迎发展新阶段

东南医学院迁设合肥后不久,又迎来了学校发展史上一次重要转折——东南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

图片
东南医学院更名安徽医学院的相关报告

“一、关于我院更名安徽医学院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校旗校匾校徽等布置均早已就绪,而中央教育部及华东教育、卫生两部对有关统一招生文告及一般指示,多已改用安徽医学院的名称,目前仅缺乏印信的刊发。二、为了迎接伟大的国庆纪念和庆祝新安徽建省的胜利,拟于国庆日正式改称安徽医学院,并于庆祝国庆大游行时,及新教学医院在新厦正式开幕时,即以安徽医学院的新校名与安徽人民相见,以示新安徽文教建设事业的新成就……”为了学校更好发展,1952年9月24日,东南医学院以1068号文件的形式请示安徽省人民政府,请求将东南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安徽省人民政府也以电报的形式报请华东军政委员会,转述东南医学院的请求。华东军政委员会于9月28日电复,同意将东南医学院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52年9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办字00173号文件批复,同意东南医学院正式更名安徽医学院,同时确定10月3日为校庆日。

图片
华东军政委员会同意东南医学院改名为安徽医学院的批复

从1926年成立到1952年,东南医学院经历了由上海内迁安徽怀远、由私立改为公立、又由怀远迁至合肥的几次历史性转折,尤其是更名为安徽医学院,学校自此结束了26年三易其地的办学历史,掀开了学校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其意义重大。从此,东南医学院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安徽医学院阶段。更名后,安徽医学院这个合肥第一所大学再次成为合肥首个拥有“安徽”名头的大学,继续创造着合肥高等教育的多个“第一”,并且在办学和育人规划上进一步明确,学院影响力、办学空间和办学视野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渠道进一步畅通。

东南医学院迁建合肥并更名安徽医学院,其实也是当时中央决策实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体现之一。据档案记载,为了使高等学校更好地适应新中国的发展形势,自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重点培育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力量,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安徽省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是在华东地区高校调整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其布局和专业设置在调整后都渐趋合理和规范。更名后的安徽医学院专业设置是医疗系,学制为五年,1952年曾设置专科重点制,分内外专科各1班,到1955年停办。学院内部教学组织原为学科,1954年后改为26个教研组。更名后,安徽省人民政府给安徽医学院设置了院长、副院长、处长及科员等编制若干名,并确定学校行政组织为三级制,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其下分科,同时设有图书馆。


合肥高校中最早建筑


前文说过,东南医学院迁建合肥后,选址德胜门外的东南岗新建校舍。据档案记载,当时安徽省政府拨出专款用于建造新的医学院和医院主楼,并选派最强的施工队伍,下达最为艰巨的基建任务,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质量建好学校。一时间,东南岗的新校址建设如火如荼,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四幢教学楼、一幢行政办公楼和部分教师宿舍便拔地而起。

图片
1952年,东南岗新校舍建设工地热火朝天

东南岗新校址建设中标志性的四幢教学楼,是合肥高校中的最早建筑,又创造了合肥高等教育的一个“第一”。这四幢教学楼坐南朝北,按东西南北四面分布,分别命名为东楼、西楼、南楼和北楼。这四幢教学楼造型别致,全都是模仿西方的“小洋楼”式建筑。

据档案记载,这些教学楼都是两层,整个外形由方和圆构成,凸显医学教育的刚柔相济。大门朝南居中,向外凸出半圆弧形,并有两根门柱,将朝外的大门分成三方,凸显其开放性;朝北的一面,两头各有一个圆柱体置于外,里面是楼梯,并通过后门与外相通,以便于出入;楼的四面都是大开度的玻璃窗,采光通风俱佳。除了造型“洋气”外,这四幢教学楼也非常实用。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每幢楼内都设有四间能容纳30人同时实验的实验室,另外设有教师办公室和卫生间等。而楼与楼之间则按庭院式设计,铺设水泥通道,种上果木花草,常年见绿色,四季有花香。师生在这里工作、学习,非常惬意。在当时能建造出这样几幢教学楼,不得不感叹时任学校领导的超前意识和开放思想。

图片
上世纪50年代,学生在东楼前留影(资料图片)

“半个圆弧,两根方柱,一扇大门撑出八方天地;千亩坤舆,几方洽谈,四栋大楼承载九五芳华。”正如安徽医科大学95周年校庆时的一副对联所说,这四幢后来被称为“安徽医学院标志”的教学楼,不仅在当时“非常洋气”,就是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前些年学校将这四幢教学楼装修翻新后,不少部门都“抢着”要进来办公。如今,东楼的人体解剖教学楼、西楼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楼的人口健康生物样本库及一些学院的实验室、北楼的核医学教研室及放射医学研究所……四幢教学楼“老当益壮”,继续担当着新的职责。


整体规划促工作


随着东南医学院建设步伐的加快,其附属医院的一幢三层4100多平方米的外科楼、两幢一层各为380平方米的耳鼻喉科楼、肺科楼病房等也在1952年6月相继竣工,并购置了一批较为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8月,医院住院部正式迁到学校附近。当时附属医院开诊的编制病房280张,拥有医护员工2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2人。1952年10月东南医学院更名安徽医学院后,医院也随之更名为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

与此同时,1953年至1954年春是安徽医学院建设的第一次整体规划时期。据档案记载,学校拟将校园规划成6个分区:一是学馆区,二是学生宿舍区,三是职工宿舍区,四是教学医院区,五是青年广场区,六是体育场区。按照规划,学馆区已完成了东西南北四幢教学楼及一所解剖尸体储藏室的建设,拟再建基础课教室两幢,各设能容纳120人的阶梯教室两个;学生宿舍区已在建或待建的男女学生宿舍五幢,能容纳学生837人,学生饭厅一座,一次能容纳800人用餐,拟再建学生宿舍三幢、浴室一座,扩充饭堂五间;教学医院区已完成医院大楼一座,小病房两座,饭厅一座,拟再建临床课教室一幢。

图片

今天的北楼依然“洋气”十足(张芳 摄)


随着这些“硬件”建设的规划和相继完成,安徽医学院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等工作计划的安排。1953年1月,学校印发了《安徽医学院1953年度工作计划(草案)》,明确提出当时的工作任务是“克服教学忙乱现象,推行先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发展专修科”;要求遵循稳步健康的道路,进行教学、教育改革;提出“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为了落实并完成这些任务,学校又制订了相应的具体工作方案,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