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安徽这所大学活力满满!(第52期)

发布时间:2023-09-13作者:吴敏 程堂义设置

194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东南医学院在怀远期间,环境优美、制度规范,加上名师云集,使得同学们都能安心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之余,师生们的课余生活和娱乐活动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东南医学院师生参加抗美援朝演出剧照


01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怀远时期的校园里分布着错落有致的花园洋房,树木青翠,秀丽雅静。出了学校大门,周边还有大片大片茂密的石榴林,石榴花盛开时节满眼火红,美不胜收。”当时的不少老校友都曾这样回忆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后的校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不但能够安心学习,校园文体活动也开展得丰富多彩。

据档案记载,当时东南医学院的文体活动主要由学生会文娱部负责,不仅在学生中开展课间习唱,举办大合唱、交谊舞会等活动,还成立了60人的口琴队。学院每月都举行文娱晚会;每逢院庆、元旦等重大节日,还会举办纪念、庆祝晚会等大型文娱活动。另外,学院设立了体育教学小组,学生会设有体育部,并添置多种体育设备,以满足师生运动、锻炼的需要。学院每月举行各班级球类比赛一次,逢重大节日举行全院性体育友谊比赛。1951年学院还参加了皖北第一届篮球竞赛中的友谊比赛,并取得了三战两胜的佳绩。

这些文体活动不仅学生们积极参与,也吸引了不少老师参加。“虽然条件艰苦,工作繁忙,但大家都乐观积极。曹清泰教授是当时医院的工会主席,财务科许家荣是文体委员,他们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教唱歌曲,举办篮球赛、排球赛和乒乓球赛,汪国良、谢炘、江顺林等教授都是积极参与者。”当时的任课老师戴葆源曾回忆说。

图片
2019年,九旬高龄的戴葆源老人重返怀远东南医学院旧址

东南医学院位于怀远的荆山南麓,一到周末,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常常三五成群结伴上山,到山涧流淌的小溪中洗头发、洗衣服。据一些校友回忆,当时缺少肥皂,就用皂角树叶搓出的汁液洗头,洗过的头发既顺滑又清香,等头发干了,摊晒在山涧小溪石坡上的衣服也都干了,大家就可以尽兴愉快地返回学校了。

学院周边有茂密的石榴林,待果实成熟时,摘石榴又成为同学们热衷的课余活动之一,他们对流传在怀远、五河一带的民歌《摘石榴》耳熟能详,若干年后仍然记忆犹新,成为铭记于心的美好回忆。大学时期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年轻学子们同样憧憬着美丽的爱情,鸟语花香的浪漫氛围催生了爱情的萌芽。当时怀远没有直通蚌埠的公路和汽车,只有水路一条,乘坐小火轮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蚌埠。交通不便倒为年轻人在课余时间创造了更多的相处机会。学院的西门岗这一带,一栋栋古楼、一处处古民居、一条条古道,还有那被誉为万紫千红园的古花园,都见证了青年学子们的山盟海誓。


02

以话剧创作、演出为代表




东南医学院在怀远时期开展的文体活动中,以话剧的创作、演出最具代表性。当时正赶上抗美援朝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因此不少话剧都是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

图片
东南医学院在怀远时学生演出剧照

据档案记载,东南医学院先后集体创作并排演了《谁不想进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报仇雪耻》《庄严与丑恶》《红十字女儿》等多部话剧。1951年4月,学院抗美援朝工委会利用春假,在蚌埠、合肥两地旅行演出了九场《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四幕五景话剧。同时以演剧为契机,组成了50多名师生参加的“合肥访问团”,在副院长李祖蔚率领下向皖北党政军领导机关献旗致敬。当时学院还有一部大学生自编的话剧《思想问题》和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话剧在合肥演出,剧中男主角是50届学生孙弼纲和53届学生袁振朝,女主角是53届李爱华和陈安静。话剧演出时场场爆满,轰动整个合肥市,甚至还“惊动”了专业剧团来要人,不过这些学生都坚守着医学报国之志,无人改行。

另据档案记载,当时学院的江晦鸣老师喜爱创作,经常编导话剧,并让女儿江波立带着弟弟妹妹,以及汤蠡舟、洪抡元、谢炘等教授的孩子参与演出,在东南学子中引起轰动。据江波立回忆,东南医学院校园内有很多建筑群落,绿树成荫。大操场上有双杠、单杠、吊桥等健身设备,是小孩子们放学后必去玩耍的地方。学院区与家属区以天桥相连,天桥下有一发电站,每当夜幕降临,发电站就开始发电配送给家属区照明。家属区内有个宽敞的庭院广场,每天晚饭后大人、孩子都会聚到一起学跳苏联舞。

缤纷多彩的文体活动让不少师生终生难忘。毕业留校的1954届校友姚静篁,多年后还能清晰回忆起在怀远求学时参加的各种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她和同学们加入了学校足球队、篮球队和排球队,参加话剧团和歌咏队,在田地里劳动,在厨房里帮厨,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打理得有声有色。

图片
《东南医学院1951年春季工作总结报告》中关于“职工业余学校”的介绍

1951年1月,中国教育工会东南医学院教育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其后也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为了帮助一些工友学习知识,1951年2月创办职工业余学校,开办工友文化班。安徽医科大学档案馆馆藏的《东南医学院1951年春季工作总结报告》中,特地有一条总结了职工业余学校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03

生活和健康有保障




东南医学院在怀远期间还十分重视改善师生的生活条件。戴葆源老师就曾回忆说,“在怀远时,教职工住的房子很好,冬暖夏凉;吃的伙食也很好,包伙每月9元,8个人一桌;实习生每月40元补贴,吃饭不交钱,6个人一桌。周末休息一天,是可以乘小火轮去蚌埠买东西,品尝蚌埠小吃的。当然,怀远本地也有各种小吃,如油馓子牛肉汤、羊肉汤、甜面酱瓜等。当地河虾3分钱1斤,还有大闸蟹又肥又大,5分钱一只。我记得有护士在螃蟹上市季节几乎每天都吃一只大闸蟹,要是现在是不是让人羡慕死了。”

另外,东南医学院也很重视师生的身体健康。据档案记载,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和过多参加社团活动的负担,学院按照规定统一调整了日常学习和作息时间;并指定专人会同学院“学生膳食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学生伙食,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学院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工作,1951年上半年还为367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体检。

图片
《东南医学院及其教学医院职工学生诊病优待办法》(1950年)

最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下半年,东南医学院制订了《东南医学院及其教学医院职工学生诊病优待办法》,“办法”共有十二条,从多个方面对职工、学生诊病享受的优待措施做了详细说明;对患病的师生,除了遵照上述“办法”治疗外,还设置疗养室,动员患病师生休息疗养,做好医治、护理和营养补助工作。另外,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学院按每生每月20元标准核拨保健经费。后来附属医院先行迁址合肥,为方便尚在怀远的师生就医,学院还发动工友成立义务担架队,负责将急重疾病患者送往附属医院蚌埠分院诊治。

怀远时期的东南医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了文明、轻松的校园氛围,陶冶了师生情操,同时为师生提供了比较健全的生活和健康保障,增强了师生体魄,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投身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医疗卫生的建设事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