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淮河修好”!TA功不可没(第50期)

发布时间:2023-09-01作者:李涛 程堂义设置

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后,不仅在学习、教研等方面有了发展,同时加强了附属医院的建设,特别是1951年4月附属医院在蚌埠开设了分院,成为治淮委员会直属医院,为治理淮河这一伟大工程做出了贡献。


图片

艰苦条件下

发展附属医院

图片

东南医学院内迁到怀远,其附属医院随之内迁,并于1949年12月29日开诊。汤蠡舟任院长,张孑声任副院长。附属医院在满足学院后期教学和学生实习需要的同时,更多的是为地方人民健康服务。

据档案记载,当时的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保健科等门诊和病房,有病床100张;同时设有药房、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等。医院设立总护士长制度,及各职能部门。由于怀远地方不大,病房不多,手术科室的病人都住在同一个病房里,不同科室的病人就用不同颜色的卡片加以区分,如眼科、耳鼻喉科、外科、妇产科等。“各专科没有细化,不动手术刀的科室都属于内科。我主要负责小儿科、感染科、神经科等。”当年担任内科住院总医师的陈绮年后来回忆说她一人管着20张病床,“疾病诊断、写病历、下医嘱、安抚病人……忙得不亦乐乎,常常披星戴月,差不多以医院为家了。”

图片

1951年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怀远时的部分医护人员


曾经是儿科医生,后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的戴葆源也曾回忆说,“护士除了打针、发药、量体温,还要护理病人的吃喝拉撒,每个病房和住所的卫生间要人工冲刷,水是从水井和白乳泉里打上来的,因此工作非常辛苦。当时护士人不多,分成小组轮流值夜班,每组连续值一个月夜班。”戴老还记得,当时照明用电是医院用发电机发电,晚上10点停止发电,医护人员就靠马灯照明。当时不少医生查房常用英文,因此护士们还要听懂医生查房的医嘱。

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怀远时,除了本身的工作人员外,还在当地招聘了一批卫生技术人员。据档案记载,当时附属医院实行聘任制,入职的人需要经过面试,应聘者出示毕业文凭,介绍自己做过及擅长的工作。院方对应聘者提出要求,需要做的事一条一条写得很清楚,做得到就签字,试用期一年。


图片

为“治淮”

设立蚌埠分院

图片

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于1951年4月在蚌埠小南山开设了分院。而蚌埠分院的开设,则和当时那项伟大的治淮工程有关。

上世纪50年代初,淮河发生流域性洪灾。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开启了新中国全面治理淮河的新篇章,在安徽蚌埠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治淮委员会。为了保证治淮人员的健康,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蚌埠开设分院,又称治淮委员会直属医院。同时,从东南医学院关于设立附属医院蚌埠分院的相关报告等档案中也看出,设立蚌埠分院还因为蚌埠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人口已达三十万以上,市内医院尚显不足。”

其实在蚌埠分院没开设之前,东南医学院就参与了治淮委员会医疗队的工作。治淮委员会成立后,中央要求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调遣一名医生参与医疗队。附院医生汪国良被推荐前往,因为汪国良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苏联专家交流起来方便。据档案记载,1950年春天,两艘载有苏联专家及国内著名水利工程师100多人的大船从淮河源头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历时两个多月。汪国良所带的医疗队克服医疗设施简陋、医疗条件紧张等困难,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随船专家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

图片

东南医学院关于设立附属医院蚌埠分院的相关报告


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蚌埠分院设立后,编制床位50张,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并陆续发展了30多个合同单位。分院刚建立时,从怀远总院调去约40名医护员工,其中包括服从命令留下来的田友年、黄叔仁、闵梅先、蔡天沛等“十三太保”。由于他们受过严格的见习和实习训练,再加上当时人手紧缺,因此他们当时被特批获得处方权。据档案记载,他们除了跟随上级医生查房、做手术等,还要根据医嘱做各种常规检查、穿刺、化验等,并且这些准备工作都必须在上级医生查房前做好,以便汇报,汇报病情不能用“大约”“可能”等含糊之词。

图片

工作中的蔡天沛(资料图片)


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加之上级医生们严格要求,来到蚌埠分院的医护人员很快胜任了本职工作。内科医生的查房、问诊、化验、治疗等做得有模有样,外科医生的手术做得干净利落。“十三太保”之一的蔡天沛曾回忆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蚌埠有寄生虫的病人比较多,钩虫、绦虫、蛔虫等,经治医生必须要找到虫卵后确诊。吃过药的病人要留24小时大便,第二天在水里淘,我们要找到虫体……每一样都马虎不得,甚至病人大便都要闻一闻,以便在书写病史时能够正确地描述。”


图片

“淮委医院”

成为一种情怀

图片

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刚刚翻身解放的淮河两岸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坚定不移地兴利除害,创造了光辉业绩,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治淮精神”。“治淮精神”是党领导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撑我们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力量。而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蚌埠分院的设立,正是“治淮精神”的具体体现之一。

图片

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蚌埠分院旧址(资料图片)


随着时间推移,当年蚌埠分院也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由治淮委员会直属医院最终成为今天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初期,东南医学院也从人力、物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蚌埠,不少老市民对淮委医院有着一种情怀,他们还总是习惯地保留着“淮委医院”称呼;如果外地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作为资深老蚌埠人,一般会首先推荐去淮委医院……

总之,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怀远期间,医院规模和服务范围有所扩大,承担医学后期教学与学生实习的能力有所增强。据1952年初统计,1951年附属医院共开设病床150张,住院病人总数1065人,总住院日21627天,年门诊量105485人。教学和医疗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医学后期教学和临床医疗中,普遍推行了组织疗法、无痛分娩法、封闭疗法和睡眠疗法等一批新技术和新方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