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这些“明星”来到安徽……(第47期)

发布时间:2023-06-21作者:孔淼 程堂义设置


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没有煤气,甚至连蜡烛都是奢侈品……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一批来到皖北小城怀远的东南医学院教授们努力教学,积极参与课改,为后来安徽医科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捐献医院的张锡祺


“学校搬迁到怀远后,专职老师并不多,大多是临时聘请的老师,都是张锡祺院长的朋友……可以说张院长对这所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正如1952届校友徐田芝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时,时任院长张锡祺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
东南医学院时任院长张锡祺

早年张锡祺曾兼任东南医学院眼科教授,但他有着自己的光华眼科医院,而且做得非常好。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复兴东南医学院,他与汤蠡舟、陈卓人、赵师震等人不避艰险,担负起学校的管理工作,直至担任院长一职。东南医学院内迁时,张锡祺暂留上海处理诸多善后事宜。其间,他做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决定把自己苦心创办和经营多年的光华眼科医院捐献给国家和人民。

据档案记载,张锡祺的这一义举得到上海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后来上海市有关方面决定,把光华眼科医院一部分医学设备转给东南医学院使用。要知道,光华眼科医院的设备在当时可是全国第一流的,比如裂隙灯角膜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等都是从德国进口的,这些为东南医学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锡祺不仅自己带头来皖,还像抗日战争期间亲自上门叩请教授帮忙授课一样,积极动员陈卓人、赵师震、罗敦厚、蒋本沂、邢文鑅、赵敏学等国内医学界第一流的教授、专家来皖教学、服务;他的一批学生和上海的耿兆麟、陈祖厘、李其学、许学受、陈端鉴等专家学者也先后来到安徽。据档案记载,时任皖北区委书记(后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十分高兴地说,“张锡祺教授来安徽,又组织动员了这么一大批医学专家来安徽,安徽的卫生事业必将因此出现重大转机,安徽卫生医疗事业有了这所高等学府,就大有希望了。”

在张锡祺和汤蠡舟等人的敬业精神感召下,一批年过半百的教授来到皖北小城,他们放弃了上海的洋房和汽车,放弃了舒适便捷的都市生活,更是克服诸多困难,把提高教学、改善安徽医疗水平作为第一要事。


艰苦条件下培养医学人才


在这些教授中,赵师震算是东南医学院“元老”之一,他积极响应内迁号召,由于他丰富的医疗和教学经验,在学院内迁怀远后主要讲授《内科学》。

众所周知,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因此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赵师震在讲授内科学时,不仅通过教学系统地让学生掌握了内科学理论知识及技能,而且带领学生临床实习,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从而培养了一批医学人才。

图片

邢文鑅教授在怀远的实验室工作


邢文鑅是当时有名的“华东三教授”之一,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国家二级教授。他从1949年起一直担任东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主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是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当时学校条件极为艰苦,筹建药理学教研室和实验室是当务之急。邢文鑅四处奔波,带领工作人员购置教学设备、编写教案,指导学生教学和实验。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经常与教仪技师共同研究、商量,亲自动手改进教学实验仪器、器材。

在教学实践中,细菌免疫学教授史敏言也不断尝试改革。据档案记载,在怀远教学时,他废除了讲义,改为由教师讲课、学生做笔记,并指定一本英文参考书让学生自学,这样既学习了专业又可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籍。此外,他还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个大胆尝试,把学习成绩较好和落后的混合编成互助小组,促使成绩优良的学生帮助落后的同学,使他们迅速提高了成绩。在教学方法上,他加强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参加实验准备。有一次,史敏言讲授病理生理课时,把一条大狼狗牵到讲台上作示教;还有一次请一位黑热病患者到实验室做胸骨穿刺,取样检查什利曼原虫的示教。同时,他在考试方法也有改进,采用了选择题、口试等。

图片

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第一批人员在合肥合影(前排右一为曹清泰)


耳鼻喉科教授曹清泰是在新婚不久后偕同妻子刘定一起来到怀远。刚到怀远他们就傻眼了: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没有煤气,甚至连蜡烛都是奢侈品。在灰暗的煤油灯下,刘定哭了,但曹清泰坚定地对她说,“当初是我们自己要求来的,现在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那怎么行?”第二天,夫妻二人双双脱下了西装和旗袍,换上了军装和列宁服,精神抖擞地投身到建校行列中。

图片
在怀远东南医学院时的洪抡元夫妇

洪抡元是东南医学院1933届校友,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在上海开办了私人诊所,有着比较优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他毅然受邀举家随东南医学院首批迁往怀远。内迁伊始,学校条件十分艰苦,洪抡元随大家点煤油灯、用井水,除教学任务外,他经常外出为广大人民看病治病,举办展览,宣传防病治病常识,开展健康宣教。1950年初,洪抡元参加皖北亳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吃饭时,有人发现饭锅中有一只死苍蝇。洪抡元夹起来看看说,饭经过高温蒸煮把细菌杀死了,没问题,并先吃了一口。一旁的农民纷纷说,细菌学教授说没问题,大家吃吧。


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


这些教授们克服困难努力教学、工作,使得东南医学院更加重视教学工作,学校确定了“巩固前期,发展后期”的教学方针,并从1950年起,按照华东局教育部、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开始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结合医学院校课程草案及学院实际,制定了《东南医学院课改实施初步计划草案(一九五零年度下学期)》(以下简称《计划草案》)。

图片
《东南医学院课改实施初步计划草案(一九五零年度下学期)》(部分)

“各级课程……内容力求精简,重点基础结合临床,临床结合实际需要。随时随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医教方针和面向工农兵的医教方向。”《计划草案》中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并根据一至五年级的实际制定了各年级的课改任务。为了使课改工作顺利完成,《计划草案》中不仅制定了完备的组织系统。还制定了有序的工作步骤。组织系统分为教学小组、教学联合小组、课改委员会,这些组织“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纵横联系”。有序的工作步骤包括推动方法、检查、总结等。《计划草案》中甚至还制定了如何从师资、设备等方面加强课改动力的措施办法,可谓面面俱到。

同时,东南医学院学生会成立了“课改促进会”,一些教授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以促进课改工作的开展。例如,当时进行课改时缺少专任教师,缺少必要的设备和教学医院等课改的基本条件,甚至连完整的教材都没有。一些教授就想方设法改进教学工作,他们自编讲义、讲稿,并吸收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甚至把国外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融入教学。

图片
在怀远丛林中的微生物学馆

从1951年9月起,东南医学院集中力量抓课改,不仅明确了科主任负责制,巩固教学小组基础,有重点地健全教学小组,而且在改进教学工作的同时,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整顿学习纪律,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现。到1952年3月时,学院成立教学计划委员会,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教材建设方面,多数学科的讲义、讲稿在编订时充实了教学内容,较有系统、有重点地讲授米丘林、巴甫洛夫及有关专科性的医学或体育理论,并在后期教学中,普遍推行了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教学。

正是通过这些课程和教学改革,再加上在艰苦条件下来到怀远的东南医学院教授们的努力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


返回原图
/